工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华体会·中国建议多修小微和立体停车场

类别:工程案例日期:2023-10-27 20:33:33
我要分享

  近年来,“停车贵”成了不少开车市民常遇到的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市内核心商圈的停车场收费基本维持在16元/小时,有的会设置24小时封顶价,有的则“上不封顶”,让不少车主表示“肉疼”;部分商圈因为停车位相对紧缺,难以新建配套停车场,导致一片区域内也难以找到停车的“价格洼地”。

  对此,有人大代表认为,过高的停车费会影响消费者体验,建议适度下调停车费标准,并通过多建立体停车场的方式来增加供给,进而破解“停车贵”。

  从今年2月开始,花城汇停车场收费标准调整为每小时7.5元,超过3小时则按10元/小时收取,24小时最高限价67.5元。在此之前,该停车场收费为3小时内5元/小时,超过3小时按10元/小时收取,24小时最高限价45元。调整后,该停车场3小时以内的每小时收费涨了50%。

  不过,对比同区域其他商场的停车收费标准,花城汇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已经算“良心价”了。K11购物中心和周大福金融中心共用停车场,收费价格为白天(8时~20时,下同)16元/小时,夜间(20时~次日8时,下同)10元/小时,不设最高限价;高德置地广场停车费白天16元/小时,夜间4元/小时,24小时最高限价128元;天盈广场停车费白天16元/小时,夜间4元/小时,24小时最高限价128元。

  与之相毗邻的天河路商圈,停车也基本维持在16元/小时。其中,天河城周六日非会员7.5元/30分钟,24小时内80元封顶;正佳广场白天7.5元/30分钟,晚上2元/30分钟,120元封顶;万菱汇白天8元/30分钟,晚上6元/30分钟,120元封顶;天环广场白天4元/15分钟,晚上1元/15分钟,24小时96元封顶;太古汇周一到周五白天8元/30分钟,晚上2元/30分钟,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10元/30分钟,且不设24小时限价,一天内最高停车费可以达到288元。

  此外在北京路商圈,停车场价格也基本维持在12元~16元/小时,有一些去北京路步行街购物的市民会将车停在附近的东方文德停车场,收费5元/30分钟;而在位于沿江中路的港湾广场二期停车场,收费标准为白天4元/15分钟,晚上1元/15分钟,24小时128元封顶。

  记者随后走访市内其他商圈,发现停车费比起上述商圈相对便宜一些,但也基本维持在10元~16元/小时之间。而停车费高低除了跟商圈位置有关,也与停车位的数量相关。记者在一些停车场外看到,不少车辆都在马路边排队,等到里面有车出来后才能停进去。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也都认为当前停车收费让他们“不敢开车了”,尤其是那些需要经常开车上下班的上班族,对此感触更深。

  家住增城区的王先生以前每天都开车到天河区上班,但现在他选择坐地铁。他告诉记者,市区停车费较贵华体会tht登入,有的商场即使去购物了也没有什么停车优惠,因此他很少开车出行了。“比如在天河,停车吃个饭,然后到商场逛一圈下来,光停车费都要至少60多元。”

  在珠江新城商圈某停车场,记者遇到了刚开车进来的刘先生,记者表明来意后,刘先生摇下车窗,就停车费问题向记者“吐槽”。他说,妻子在花都区一家汽车公司上班,自己则在珠江新城上班,此前一直住在花都,每天如果坐地铁上班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选择开车上班也是不得已的事,但停车费却始终让他有点“肉疼”。“每天停车费128元,按每个月上班22天计算,光停车费就要2816元,确实有些吃不消。”

  王先生住在荔湾区某个小区,这栋楼已有40多年楼龄,建设时没有配停车场,平时每天下班后,王先生都把车停在距离小区200米以外的另一个小区,临停收费10元/小时,月保1000元/月;但前不久月保到期后,停车场管理方告诉他,续约价格要涨到1200元/月,并且月保还要排队。于是最近两个月,王先生每晚只能在该停车场临时停车。“在每天22时前,这里临停按10元/小时收费,过夜(22时之后到次日8时期间)则收费10元。”为了尽量减少停车费支出,王先生每天只好推迟下班回家时间,一般选择20时之后再回家,比以往少停两小时,少20元停车费。“我还必须在每天8时前把车开走,否则,哪怕只超过1秒,也都要加收10元/小时。”

  因为供需不平衡,去年以来,市内不少小区的停车位价格都掀起“涨价潮”。比如从今年5月起,番禺区某小区地下停车位月租拟从400元涨至880元,临停标准则从原来的2.5元/小时、12小时限价15元调整为3.5元/小时、12小时限价25元,引起了业主的反对。记者在该小区看到,即便在白天,该小区车位也十分紧张,有业主表示,如果19时前没有回到家,停车基本没位。

  而在海珠区某小区,从2022年开始,停车费从24小时封顶16元增加到24元,也一度引发小区业主反对;在海珠区另一个小区,停车费也从今年初开始上调,由20元/天上涨到30元/天。“我们也和物业管理方表达过反对意见,但他们拿出一份签名表格告诉我,已经经过了绝大多数业主的同意。”该小区业主孙女士对于这种“悄悄涨价”的做法不太认同。她告诉记者,如果每天涨10元,一年下来停车费就要多出365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对于这个问题,停车场运营方怎么看?在广州从事多家停车场投资的刘鹏告诉记者,在广州像商圈、写字楼等区域是停车需求较大的地方,根据停车场地理条件、改造量大小不同,投资费用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如果停车场收费按16元/小时计算,150个车位的停车场,每天收入约1万元,一年收入约360万元,按投资额500万元算,最快两年内就可以回本。但如果在人流量一般的地区,回本周期可能需要更长。”

  刘鹏表示,停车需求最强烈的还是在车位相对紧缺的老城区。而要在小区周边寻找场地建停车场,审批流程相对漫长,并且将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拿来开发停车场,通常也会因为住户意见不统一而作罢。“老旧小区停车难,新建停车场也不易,这或许是‘停车贵’的症结所在。”

  在广州从事智慧停车场建设多年的黄波(化名)则表示,投资立体停车场的成本较高,一个普通的升降横移车位投资在2万元~5万元,如果是机器人搬运式的全智能化立体停车库,一个车位投资达到20万元,每个车位终身维保还需要花费3万元。即便只有100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场,投资也至少需要500万元。并且,立体停车场建成以后仍旧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维护。高昂的成本使得立体车位的停车收费一般高于普通车位。

  黄波还表示,一些市民对立体停车场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因为大部分立体车位都很窄,倒车时一不小心就容易刮到轮胎。并且,像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存车时间约为1~2分钟,如果将车升到2层或者更高,取车则需要三四分钟,很多车主不习惯,这些因素都导致立体停车场总体利用率较低。

  黄波算了一笔账:有200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场,按成本为3万元的升降横移式车位为例,需要投资600万元,可能要10多年才能收回成本。但如果投资一般的停车场,可能两三年就回本了。他认为,市民感觉“停车贵”,跟立体停车场未能做大、停车位供应不足有关系。“立体停车场发展不足也助推了‘停车贵’。”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表示,停车场运营方处于“卖方市场”,由于供需不平衡,部分停车场即便涨价也不担心停车位空置,导致停车费较高。据他初步预测,目前广州的停车位缺口有几十万个。“再加上一些停车场的乱涨价行为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因此市民对停车费问题感触更加深刻。”

  曾德雄表示,停车场运营方选择涨价,除了考虑市场因素外,还需综合考虑消费者的体验。“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停车费上,那是短视的行为。”在曾德雄看来,停车场经营方应该转变思路,把停车费降下来,吸引居民前来消费,由此产生的综合收益远超停车费。

  广州国智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嵩也表示,广州住宅、商业配套停车场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这也意味着作为商业停车场的运营方,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定价。由于有了周边停车场作为“对标”,同一个区域内的停车场价格基本上都比较接近,很难有“价格洼地”。

  徐嵩表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与停车价格直接相关。“打个比方,如果消费者开车过来商城看电影,原本看完电影准备在商场里吃一顿饭,但如果光停车费就要四五十元,消费者就会打消在商场内吃饭的想法。从消费层面来讲,停车费价格较高,对实体商业经营也会有影响。”

  根据2022年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全国停车场分析报告》,“停车难”的城市与“停车贵”的城市有很高的重合率。

  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会长李绪进表示,“停车贵”的根源在于停车位供给资源满足不了需求。他表示,广州的停车位供应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比如在繁华商圈和多数老城区,停车位配比严重不足,停车位缺口主要体现在这里,而在增城、从化、花都等区域,则存在车位富余的情况。

  为解决城区“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广州正积极采取措施。2023年7月,新修订的《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规定》(下称《规定》)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印发实施,对停车泊位配建指标实行分区域差别化管理,对于住宅类项目,整体上适度提高配建停车泊位供给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停车配建指标。李绪进表示,随着“泊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等措施的实施,未来“停车贵”问题会有所缓解。

  李绪进介绍,通常来说,停车位分为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基本车位一般是住宅停车位,数量基本等同于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从需求上看,每增加一辆车就需要增加一个基本车位;出行车位则是指在车主出行时,供车辆临时停放的车位,其数量与机动车使用率直接相关。基本车位或出行车位不足,都会引发“停车难”“停车贵”问题。

  李绪进表示,现在车位紧张且收费较贵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短期来看,增加车位供给的方法就是建设立体车位。“现在立体车位不仅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成本也高,加上立体车位没有升值空间,投资者很难收回成本,自然也不愿意建设。行业也期待立体车位权属能有所突破。”

  他建议,在建设小区停车位方面要“化整为零”,像居民小区里的闲置用地、暂不开发的边角地、待建土地、桥下空间、边角空地等城市闲置空间都可被纳入规划之中,开发成小微型停车场,挖掘停车潜能。“要有效开发、充分发掘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资源,加强立体化停车设施建设。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对有条件的区域进行‘平改立’。”

  此外,应建立停车位资源清单和车库建设牵头小组,对可能具备建设停车场条件、有建停车场意愿的社区或区域,设立台账,由街道牵头,发动社会资源,及时对居民反馈的区域进行评估,如果具备建设条件,要及时成立项目小组加速推动。“现在主要是没人牵头。那些没停车位或者停车贵的社区,也不清楚自己社区的空地是否具备建设条件,如果有人牵头,我相信很多‘袖珍’停车场就能建成。”

  李绪进还建议停车场价格实行浮动、潮汐收费。停车场经营者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测算人流量,人流量小的时候可以调低价格,人流量大的时候适当调高价格,将价格表制定出来再向社会公布,明码标价。

  对李绪进的看法,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表示认同。他建议,首先要适度增加停车位供给,推动停车产业化发展,制定有吸引力的鼓励社会投资办法,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停车场,尤其是现代化、立体智慧停车场建设,逐步将立体停车场在停车泊位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可以给予一定的配套政策支持,比如,对于新建立体停车场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激励。有了更多停车位,停车位供求会更平衡,停车费也将会相应下调。”

  其次,进一步提高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借鉴其他城市解决“停车贵”问题的经验。如为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贵等问题,不少城市发展“P+R”停车模式,即在地铁站附近建造停车场,市民开车到地铁站附近停车,再换乘公共交通到目的地,这种“汽车+地铁”的混合交通方式也可降低停车费用。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对部分违反规定乱涨价的停车场进行处罚。

  徐嵩律师则表示,停车费太贵对商圈消费是很大抑制,对商场来说,可以通过降低停车费来吸引市民进入商场消费,然后商场运营方的收益可以在商铺租金中有所体现,通过商铺运营收益来补贴停车位收益中“亏损”的部分。

  长期关注停车问题的广东法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唐红炬也建议,应改造立体停车场,打造全城大数据停车场数据调度。同时,加强对停车场市场的监管,确保价格公平合理。此外,在商圈附近可以与智慧停车企业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可快速增加重点区域停车场的供应,并且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停车的便利性和效率,实现“以量换价”,降低附近居民的停车成本。